[本小姐的RP论文]谁忆起,夜阑细雨落英漫

谁忆起,夜阑细雨落英漫

———细品李清照与纳兰容若之婉约词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诗词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本文主要介绍以李清照,纳兰容若为代表的婉约词派。此二人是婉约派的典型代表,一个将婉约派推向历史舞台,一个作为婉约派的完美句点。两人分别生于婉约派的兴起与衰落的两个时代,一个是北宋乱世,一个是康乾盛世,相隔近600年。本文通过分析两人所在朝代及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文学特色,间接探究婉约词的兴起与衰落。

 

沉沉夏夜,兰舟横渡,与他煮酒烹茶,赛诵诗书,玩金石碑帖,观一滩鸥鹭争渡,独入藕花深路。有手盈握,不念此生会有断肠处。

暮云在天际漠漠含烟,不知拥挤的流年已暗中偷换。迟暮的美人把罗裙散落在玉阶之上,帘儿下是昨日的残花剥落于乱影之上。故土难在,江南的旧事是素手拨清莲,莲花过人头。

——题记

雨声细碎,宛如湮远岁月中古琴的清音。暮色将天空浸染成绝妙的水墨丹青,用色非浓亦非淡,一抹苍茫,渺远无际,渐渐加重,渐渐湮开。抬首望去,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凄清身影,浅浅吟诵: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说易安是婉约词派的宗师一点也不为过。通览易安词,一种温婉的气息跃然纸上。易安词不同于其他派系,没有金戈铁马,没有壮志雄心,也没有抑郁难平,她是以一种柔和的姿态自立于文学史的长河中,纵使忧愁,纵使哀怨,也是以一种优雅而不失洒脱的方式,款款前行。

 

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身于仕宦家庭。18岁时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婚姻生活典雅美满,可谓神仙眷侣。金兵入据中原后,李清照被迫流落到南方。途中赵明诚病死,只身漂泊于台州、温州、金华等地,境遇孤苦。晚年,她定居临安。1151年去世,仅有一侍女陪伴。

这只是易安一生的一个极为简略的介绍,但我们仍是轻易的察觉到了易安的愁,易安的苦,我们引用一句他人对她的评价作为概括,那便是:万古愁心李清照。不错,正是万古愁心,情愁家愁天下愁,乱世的风雨吹落了这朵曾嫣然开放的海棠花,几经风雨,几番浮沉,最终依然是逃不过命运的悲苦,孑然一身,凄凉凋零。一只无形的命运之手将她推离了家人推离了爱人却推向了她一生的巅峰,可以说,若不是这般波折的命运,易安仅是会写些闺中情思的小女儿,万万不会有如今这般成就。究竟这是大幸还是大不幸,无人能说得清。

放下关于她这一生经历的纠结,我们可以煮一壶香茗,伴着茶香将她的词细细品来,或许能有所感悟。

 

【第一章】闺中儿女情,相思离别意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许多人都曾吟诵,尤其是下半阙,更是被不少作家引用过,比如席慕容,比如张小娴。可以说,这首词是描写闺中女儿情的一首代表作。李清照出生在一个普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因此,在此之前的闺情词的作者皆是男性,其中又以柳永柳三变最为出名。他们多是流连青楼,揣摩着这些女子的心思写出来的。但我个人认为,这些男子写出来的词终究是哀怨有余,细腻不足。他们可以将闺阁中的怨女描写的淋漓尽致,但却写不出那种略带娇羞的小女儿心态。他们的词作风尘气息更为浓郁,而易安则是以清新的词句去诠释,令人耳目一新。

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全词语气清新自然,用词精炼。

最喜欢不是那被称为千古绝唱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而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句也让我们很容易跟着会心一笑,她就如此笃定丈夫也如此思念她呵,那分明是一种小女儿莫名其妙的自信啊!我的脑海中也总浮现出这样一副画面:正是清秋时节,黄花堆积,清秀少女眼含相思意,在湖心岛上信步而行。望着一池秋水,想到自己的夫君,脸上是掩不住的娇憨的模样,甚是惹人怜爱。

李清照写词不华丽,却极得人心意。就如后世人给她的评价所说:易安有一双妙手。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第二章】情愁家愁苦,酒醒断人肠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

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

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此词虽属存疑之作,但个人认为,本词应为易安所作,因为其中有几处描写打着易安的烙印。比如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比如酒醒时往事愁肠;比如那堪永夜,明月空床。易安的词用白话用得极多,用情亦真切,不容半丝虚情假意。是故,此词当为易安之作。而且是其丈夫亡故后的一首词,写于其词风转变时期。

此时的李清照独自一人在外辗转逃亡,和家人已失去联系,而夫君赵明诚亡故的消息传来仅一月有余,或当真如鲁迅先生所说:长歌当哭,势必在痛定之后。易安此时,反倒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转转情伤,说得十分轻巧,没有在第一时间让人有沉痛的感觉。可若是仔细品味,却能察觉一丝刻骨之痛,那是一种潜伏在平静下的狰狞伤口。再是那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和着后面的黄昏院落,凄凄惶惶一起来看,不难悟出其中的凄清与无助。一句酒醒时往事愁肠更是令人心中一悸。想起秦少游的那首《虞美人》:为君沈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酒醒断人肠,举杯消愁,却难得一醉,待到醉后方恨醒,只愿就这般醉卧千年,便不会愁断肠。

从此时起,易安之词风开始了较大的转变。一夕之间,物是人非,于是,字里行间再不复昔日的明朗,取而代之的是愁,情愁家愁国愁,三愁交织成一张天罗地网,令人逃无可逃。

 

 

【第三章】老来独凄清,字字血泪凝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之前一直在考虑究竟用哪首来诠释这个主题,在《武陵春》和《声声慢》中颇做了一番比较。最终仍是选择了这首几乎可以称为李清照代表作的《声声慢》。因为这首词最扣她晚年的心境,那便是愁。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作品的名篇之一,词中通过描写秋天景色的生活感受,抒发了易安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乱离、忧患的哀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续七个叠词,字字是血泪凝。我在开篇曾写过:抬首望去,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凄清身影,浅浅吟诵: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段确是其真实写照,那十四个字读起来都觉得分外落寞。而后收尾的那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更是点题。这句话本是日常俗语,最最直白不过,词人一般不会选用如此俗语,然而易安用了,就那样堂而皇之的摆在了最后一句,却让人觉得是如此自然,又是如此深刻的愁苦。

虽然,易安这首词写的是她个人的遭遇,但这遭遇是深深地植根于当时的现实土壤之中,因而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当时正值北宋南宋交替,金兵大举入侵的乱世。靖康之耻犹在,南宋朝廷的懦弱再一次给予百姓致命的一击。朝野上下乱作一团,主战主和的两派大打嘴仗,却无人过问民不聊生。连年征战,天灾人祸,苛捐杂税弄得人们妻离子散,穷困潦倒。当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当然清照的词不仅于对自己的经历的描写,她还有不少诗词是写国难的。从台州,到温州,再到金华,一路上她见证了太多悲欢离合,也经历了太多磨难。面对国破家亡的惨剧,勾起了她一腔爱国之情,写下了一些爱国之诗,可惜的是,流传极少。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流传下来比较经典的一首诗,易安在诗中对南宋苟安江左,无心收复失地的可耻行为,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和尖锐的讽刺。全诗激昂慷慨,气壮调雄,充分表现了她的爱国精神。我们亦可由此看出其历经变故后不同于平常词人的那颗深沉而宽广的苦难之心。正是那悲剧性的社会时代铸就了女词人的悲剧性格!这时的“愁”,已不是“正人间天上愁浓”的夫妻离别之“愁”,而是国家破碎、人往何处的亡国之愁了!

总而观之,易安之词携其特有的女性之温婉以及由悲剧性的社会所造就的悲剧气息,将婉约派首度推向巅峰,与豪放派平分秋色。实是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而相隔六百年后,又一位词人再一次将婉约派推向顶峰,只是这一次却是华丽的谢幕表演。而这位词人便是——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年少聪颖过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年(1676)于二十二岁时殿试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

娶妻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后诰赠一品夫人,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继娶官氏,赐淑人。其妾颜氏,后纳沈宛,江南才女,著有《选梦词》。纳兰性德三十一岁便与世长辞,葬于京西皂荚屯。留有三子四女。

有人评论:纳兰容若的词,或写爱情或写友情,根本没有哪一首批评上层建筑,也没有哪一首关心劳苦大众,就连他那些描写边塞风光的词,也因笼罩着思乡怀人之愁郁,套不上“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套子。所以,当代每个选本在评论纳兰词时都要说些“内容单薄狭窄”、“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在当代人编的书里,纳兰与纳兰词成了文学史的花边,成了可有可无的一抹闲笔。

对此,我却不敢苟同,容若之词的确没有批判性作品,也没有几首描写贫苦大众的诗词。但私以为这无甚关隘,作为一个词人,难道一定要将忧国忧民写在词作里才算优秀的词人么?不是!心怀天下自然是一个文人所应具有的素质,但为了写而写不免落了下乘,有造作之嫌。与其这般不如像容若这样,干脆不写。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写作类别,没有一定要面面俱到吧?其次,个人认为,这和公子所处的朝代也有着极大的相关性。清朝,是个言论最不自由的朝代。尤其到康乾盛世,文字狱大行其道,一个字用不对都难逃牢狱之灾。而公子的身份也是一道枷锁,作为宰相长子,又是如此才华横溢名满京城,容若的地位其实很尴尬。夹在康熙和家族之间,他不敢也不能写任何批判性文字,这是杜甫一流不能相比的,毕竟公子身后是那样庞大的一个家族,而杜甫只不过一介布衣而已。所以,所谓的思想境界不高等评论,对公子而言,着实是有些不公的。容若在文学史上决不是形似花边的一笔,而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他,也只有他将婉约派再一次推向高潮,以一种掷地有声的方式谢幕。难道这还不足以让公子在文坛上留有一席之地么?!

 

以最正式的方式作为第二部分的开篇,只是不想后面再被这种公文化的文字羁绊,因为容若实在是个需要以最柔软的笔触来描写的男子。他的多情他的痴情,令无数人心伤心折。遥想康熙年间,家家争唱饮水词,不知又有多少儿女为他黯然神伤。

纳兰容若此人,当真如传奇一般。虽然他只活了三十一年,其间又为着几个女子缠绵悱恻地过了十一年。然而比起历代数不胜数有才无着,终生颠沛的人,容若实在不算是个悲剧性的男人。作为一个男人该有的应有的,他都有了。他有一个爱他的妻子,一个仰慕他的小妾,一个至死不逾的情人,一群相濡以沫的朋友;他还有显赫的家世,高贵的血统。他的父亲为他安排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让他终生勿为生活烦忧;他自身的才华和得天独厚的地位,使得他考运亨通仕途平顺,年纪轻轻便被康熙取中做了近侍。可他的人从来都是淡漠的,带着一种旁观者的疏离感。清醒的做官,清醒的做人,唯独在爱情上,他迷失了。或者说,爱情是他唯一可以放纵思绪的地方,也许,这爱情,也不过是他故意沉迷。无他,只因这一身显耀的身份。容若,好似被囚在精致无比的笼中,知道无从逃脱,只能逼迫自己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中。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是高傲语,又是冷落失意之言。孑然抛却了自鸣得意。人复杂,世情更如藤蔓纠结不清,不会按照预想的方向行进,沁入血骨的是绝色聪明人才能生出的无奈和感慨。想来容若是厌极了自己的身世,甚至是聪明。

容若的词却是温润如玉的,不带一丝烟火气息,安静而纯撤。但凡仔细品过公子词作的人想必也会认同这点。然,温和的面层下,我分明能感受到那颗不羁的心。很多人都认为,容若的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但我却固执的认为,豪放也许才是容若想表达的东西,只是人们都宁愿相信公子是玉一般的人儿,只有忧伤的水方能滋润使其生存。纳兰容若,分明已成了痴情的文弱男子的代名词。或正如顾贞观曾感慨:“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公子之心,又有何人懂?

【虞美人】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最心仪的还是这首虞美人,也许这首词没有“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惊艳,没有“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哀婉,但那句“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却让人不由得慢慢爱上。这首词适合反复品读,这样才能慢慢品出味道来,尤其是下阙,乍看之下没有太多可以称道的用词,却是越看越觉得心里有种很柔软的情感被触动了。

词中的十年,容若是实指还是虚指尚有争论。但我可以确信容若立在回廊花阴下,心里一定岁月沧沧,充满了沧海桑田的遗憾。

读这首词俨然看见一个伤心的男人,逗留在荒芜的秋草蔓地的庭院里,这是和她曾经一起游玩的地方。那是夏夜,蟋蟀声声,两人在花下乘凉,她着香云纱,扑着流萤,一团欢喜热闹。而如今蟋蟀声已消失,她也已经不见。他只在草间捡到当年她无意间遗落在此的翠翘。

十年踪迹十年心,是为爱情,亦是为了知己散失而沉默悲伤。爱人,妻子,是温情的容若最坚定的支持和依靠。他喜欢在她们身上获得滋养和绽放。一旦失去,他即以外人不可见的姿态慢慢萎谢,悼亡词是他最后的光华闪现。

 

【虞美人】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这首词流传不广,很少听人传唱,我却是极喜欢。一直怀疑贾宝玉的原型是否就是公子,他们都是那般多情那般痴情。说着不爱荣华富贵吧,实际上骨子里已经脱不了那富贵安逸,虽然不恋功名,但是极度恋家。容若自己病着却想着不要让家里的“林妹妹”晓得。和宝玉自己淋雨却要人家快躲的痴劲简直是一脉相承。“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读到这词的上阕就好象看见宝玉抱着满怀的愁绪走到潇湘馆,月色下苔痕深浅,露湿青竹,站在空无一人的台阶上遥遥看那已经空落的屋子,想起已经离开的人,心中凄凉拖延。而下阕的“红笺 …

You may also like

1 Comment

  1. Thanks for your marvelous posting! I genuinely enjoyed reading it, you are
    a great author. I will make sure to bookmark your blog
    and definitely will come back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I want to encourage continue your great posts,
    have a nice weekend!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